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

20xx年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市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和“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按照“改革创新,实干争先”的要求,扎实推进科技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状况

(一)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公众科技意识

一是认真部署20xx年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局结合“八问路桥”大讨论活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20xx年工作安排,明确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牢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着力在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改革目标和任务,围绕“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谋划建设路桥科创园,探索按照绩效择优配置科技资源的创新评价机制”改革项目,制定了20xx年-20xx年工作计划。

二是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帮忙企业破解创新难题,提高企业创新用心性,我局不定期组织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一是开展百家企业走访调研活动,结合省、市科技部门的要求,去年3月份开始我局组成3支调研队伍深入各镇(街道)和企业调研,征求到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30多项,并帮忙柳林机械有限公司联系相关高校在企业内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解决企业人才难引、人才难留问题。二是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活动,联合入驻路桥科技创新孵化基地高校院所的专家经常下企业调研,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研发指导服务。

三是用心开展科技宣传活动。20xx年5月份,我局联合区科协开展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从人民群众关心的贴近生活的热点入手,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集中宣传各级科技政策,开展了广场宣传、校园科普宣传等活动。另外加强科技工作的宣传报道,透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宣传科技信息,不断提高公众对科技事业发展的知晓度和关注度。

(二)培育企业创新潜力,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企业科技项目建设。我局将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作为集聚和配置科技资源、培育科技企业的重要途径来抓,争取我区更多企业科技项目能进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名录。20xx年我区新增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农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17项。另外在完成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考察、部门联审等程序的基础上,下达了20xx年度区级科技项目46项,其中工业项目31项、农业项目8项、社会发展项目7项,共安排经费591万元。

二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潜力的重要抓手,因此我局在培育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着重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用心做好即将到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复审的宣传发动工作,另一方面用心物色和培育新的企业参与申报。20xx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版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另外有6家企业透过新版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三是用心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业务指导,引导企业透过建立研究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逐步完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20xx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

(三)建设知识产权强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示范区建设引导,组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区建立工作,认真实施年度工作计划,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二是用心落实专利奖励政策。据统计,20xx年我区发放XXXX年度授权专利补助资金380.06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60%。专利奖励政策在激发我区企业、科研人员的发明创造热情上发挥了用心的作用,根据省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区新增专利申请量17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6件,新增专利授权量1595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3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4.5%。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20xx年新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5家。四是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用心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周宣传活动,与路桥自行车俱乐部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自行车绕城宣传活动;另外向广大市民发送知识产权宣传信息。五是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20xx年我局配合市知识产权局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0起。

(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一是依托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企业技术研发。20xx年以来,浙大机电研究所立足我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机器换人”技术研发,其中与中豪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二代直线式陶瓷阀芯自动装备生产线已研发成功,该项目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2项,并获得台州星星集团等单位500万元的风险投资用于此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xx年我局还用心推动机电研究所与亿利达以及多家卫浴行业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在路桥企业的转化。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围绕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农机检测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完成装修,所需的设备已基本到位,预计12月份能够完成调试。台州电驱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xx年正式运行以来,建设成效超出预期,短短8个月成功开发样机5台套,并实现了一款样机的小批量生产,解决了高端出口电动摩托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与我区凯通、中能、金龙、保镖电子等公司陆续开展科技合作。

二是依托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在巩固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科技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交流,争取多引进一批创新团队、创新人才驻扎我区开展多方面的科技合作。20xx年4月份我局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洽谈,争取与该学院在企业技工培训、专利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用心促进校企科技合作。20xx年以来,我局根据征集到的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邀请了与我区产业相关度较高的高校院所专家有针对地性走访了数十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并促成了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例如浙江大学与亿利达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恒勃滤清器有限公司等,中科院电工所与凯通摩托、中能工业集团、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保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同时用心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0xx年我局已申报市级组建创新载体1家、认定1家。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局科技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精准理念、持续精准发力、强化精准服务,围绕“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激发区域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用心争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带给强有力的支撑。

(一)以企业创新为抓手,着重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继续开展各种调研活动,集中针对基层、企业科技创新中的突出难题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调研不仅仅仅是要单纯了解企业的各种状况,关键是要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碰到的各种问题,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忙企业找出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增强信心和动力。

组织企业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编制并发放20xx年度各级项目申报指南,让企业尽早了解项目申报的信息。把实施各类科技项目作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潜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树立超前策划抓大项目的思想,尽早落实、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分层次、分阶梯组织筛选一批创新潜力强,产业前景好、关联度大的科技项目,帮忙企业进行材料包装,确保项目水平上档次,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和优惠政策扶持。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潜力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切实采取重心下移、靠前服务的工作策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用心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潜力。

(二)以专利工作为抓手,着重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工作方案和20xx年度工作计划,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二是进一步抓好专利工作激励机制的落实,引导、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及时将研发成果申报专利。要着重抓好发明专利的挖掘和申报,用心探索建立对中介机构申报专利的激励机制。三是深入开展专利示范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以申报省级和市级专利示范企业为重点,分类指导,培养典型,督促相关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用心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托管业务试点工作,透过自身管理和外在服务共同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四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专利数据库的建设,及时充实专利数据,切实提高服务潜力,加强平台的宣传推广,为更多企业在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制定、专利查询、技术研发等方面带给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用心支持和协助省、市知识产权局的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种专利侵权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

(三)以创新平台为抓手,着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系

用心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科技交流与对接,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潜力,从而确立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多组织高校院所专家进企业,争取促成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和资料,搭建更为广阔的校企交流平台,争取引进更多科技成果,促成更多的科技合作项目。组织企业赴有关高校寻求科技合作,参加国内各类科技交流对接活动,协助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入驻路桥的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业,推进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产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加强浙大机电研究所、省级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台州电驱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软硬件建设,着重提高平台的技术研发、服务企业潜力。同时加大平台推广力度,透过组织宣传、参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创新资源的开放度,让更多的企业能共享平台资源,参与平台的技术研发项目。

(四)以创新环境为抓手,着重建设科技服务体系

一要加强科技法规与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要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政策汇编成册,发放给社会公众。用心帮忙企业了解当前有关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宣传企业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潜力建设。

二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开展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依托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500”精英人才等计划,用心引进各类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带给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要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以增强自主创新潜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题,把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作为宣传的主要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用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

【篇二】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支撑发展”这一主线,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深化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规划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为抓手,着重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创新驱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目前,我市已初步构成了以“9+40”为基本框架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二是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正式启动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管委会、“一区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创新潜力有新提升。我市3家单位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获省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一、二等奖14项)。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HP2-52C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全市专利申请量到达83334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11件,增长32.8%),专利授权量到达58406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46件,增长8.8%),在专利授权总量增长趋缓的形势下,授权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全市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16家,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73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认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6家、市企业研究院32家、市重点实验室10家,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新培育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

五是“天使投资”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设立了总额5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跟进投资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引导银行向其中的5个项目发放科技信贷1100余万元,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放大效应到达1:10.3,并推动了包括“3315”项目在内的5家创新型初创企业落户我市。

六是产学研创新对接与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宁波人才科技周宁波高交会、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创业创新大赛等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成功组织了首次科技成果竞拍,引进共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海洋电子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74家,组建成立了“宁波工业智能化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天然产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32项,首条年产1000吨(一期年产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建成投产,碳纤维百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超级电容器研发与产业化等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

七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平稳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产业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主动设计并启动实施“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6大重大科技专项。XX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到达3915.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比重到达30.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八是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效果明显。培育认定农业新品种12项,有15个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被列为“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4046万元(为上年的1.94倍)。扶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企业15家,新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133个,服务支持农业“两创”和新农村建设。在抗击“菲特”台风中,先后组织种植、养殖类2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忙受灾农户、养殖户恢复生产和灾后病害防治。

九是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初步构成。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扶持强度与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相挂钩的机制。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4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到达160余亿元,占GDP比重2.2%。

十是区域科技进步持续加快。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据省统计监测,XXXX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变化状况继续持续全省前列(居全省第二位);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镇海区、慈溪市等5个县(市、区)变化状况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前十名。

二、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年来,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一主题,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拓思路、强举措,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把握新形势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动力。

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做好决策参谋,按照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个一”的要求,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谋划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透过努力推动和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透过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创新驱动现场会”,“科技领航计划”、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批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创新越来越摆上宁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加强对科技、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研究提出了“八翻番、四提升”的工作目标,组织制定了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及具体行动计划。抓实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科技进步考核,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用心探索构成各级领导重视、市与县(市)区联动、各部门协同的推进合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用心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LED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申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有关工作的开展。经多方努力,我市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宁波高新区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进一步凝练科技工作重点,重心前移,加强规划引导、平台建设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培育,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二)聚重点、求突破,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针对我市科技资源少、创新支撑不足这一瓶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立足高起点,用心谋划、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今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正式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一手抓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用心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市已有企业技术研究院3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62家(新增11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57家(新增4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4家(新增15家)、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家(其中省部级1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新增2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新增1家)。

针对宁波民营资本雄厚、科技投入强度低的现实,突出“三个抓”。一是抓财政科技投入导向,组织开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在专项攻坚行动中,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分解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和督查力度,用心推动市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将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强度跟企业的R&D投入强度相挂钩的公共政策扶持机制。

二是抓社会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创业。市政府设立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了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引进举办“黑马大赛”、“中国创业大赛”等天使项目对接平台,用心推进人才、资本、成果对接。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

三是抓企业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投入。据统计,全市有626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减按15%税率征求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6.93亿元;有1078家企业享受了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税前加计扣除金额29.55亿元(50%部分),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7.39亿元。

针对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做好“两个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试点,面向4+4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生命健康、新材料(包括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智能装备(机器换人)等产业技术创新专项31项,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

用心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获国家各类科技项目170余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91项(重点创新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33项、重点新产品21项、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5项(重大项目2项),“宁波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20xx年米水深水下紧凑型分离器关键技术和样机”等5项列入863课题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型村镇社区与小康住宅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舞台效果装备控制集成系统”等5项列入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

二是加强创新团队培育,实施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工程,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3315计划”、领军和拔尖人才的跟踪服务,新认定企业技术创新团队40家,有2人列入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目前已累计认定科技创新团队73个,列入国家“千人计划”27人、省“千人计划”86人。

针对我市专利授权量大、发明专利比例低的现状,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资助政策导向,修订完善资助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企业培育,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78家,10家企业透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验收,4家企业透过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建立单位验收。三是加强培训和服务,组织专家深入5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审员470名,为全市970余家家企业量身定制1200余个企业专利特色库。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共查处各类专利案件71起,结案69起,其中专利侵权案件41起,调解专利权属案件6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9起,其他案件15起。

针对农业“两创”、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抓好“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8项,农业“两创”项目53项,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15家,对17家优秀星火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1项(其中3项列入重点项目)。

二是重点抓好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制定《宁波市科技惠民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实施“北斗应急示位标开发及应用示范”、“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急救网络构建与早期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研究”、““基于RFID的智慧消防设备管理系统研发”等社发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6项、一般攻关项目81项,争取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着重支持一批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城建交通、消防应急等领域的重大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成果。

三是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及我市承担的省“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新建台站全部透过竣工验收,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持续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均到达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创新领军企业少的状况,实施“科技领航计划”,透过“初创企业引导、成长企业培育、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示范”等,大力培育构成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梯队。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完成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2739家;开展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累计认定市科技型企业779家(其中新认定216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112家(新认定197家,44家高新技术企业透过复审);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认定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累计达156家),推荐申报省创新型企业10家,推荐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

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难的实际,开展“科技招商”,透过举办成果发布会、技术成果竞拍,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成功组织大型科技合作交流活动10余次,组织科技合作项目签约30余项,项目签约金额达3.26亿元。在“宁波人才科技周”、“XXXX年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上,两次试水成果拍卖,共有19项科研成果成功竞价拍卖,拍卖成交价1800余万元。

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立项支持完善技术市场鼓励企事业单位透过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发布难题、对接技术。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场共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14项,正式签约406项,合同成交金额53038万元;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新增注册高校院所会员24家、专家会员48人,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86项,成交项目229项,合同成交金额29987.05万元。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01项,合同成交金额169397.6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98693.19万元;吸纳全国各地技术237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到达30.12亿元。

针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际和要求,继续实施科技服务业项目,组织实施“多示值实时识别水表全自动检定装置研制”等科技服务业项目30项,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6家,扶持研发设计、技术交易与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和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科技服务业发展。据估测,全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能到达80亿元。

(三)转作风、提效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等规定的落实,下基层、走企业,开门听意见,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排查“四风”中照镜子、正衣冠。相继出台了《市科技局关于改善工作作风的规定》、《贯彻落实改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意见》,抓好加强会风会纪建设、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规定的落实。

加强对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和窗口部门落实绩效对账制度、AB岗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结制等状况的日常监管。按照立说立改的要求,强化整改举措,对“四风”排查、市委巡视、日常检查、群众反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举措。今年以来,我局机关作风有了整体性好转,“三公”经费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公务接待比去年下降了40%以上,大型活动、会议支出同比下降了近50%,出国境考察费用支出下降了30%。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科技部门特色,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科技管理和服务作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帮扶,走基层、听民意、解难题、改作风,先后走访调研企业1000余家,解决基层难题578项,征求企业需求169条,听取意见推荐89条。

抓好廉政职责制的“五个一”的落实,切实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市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对市科技局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民主决策、选人用人等进行全面回顾和检查。规范机关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和廉政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处级干部廉情报告资料,不断扩大建立廉政档案的覆盖面。

用心推进“阳光工程”,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50余条,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宁波科技信息网再次被市政府评为示范网站,宁波科技信息网政务公开栏目被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XXXX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四)抓监管、推公开,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绩效

推进科技评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行“管、评”分离的管理模式和“三审一决策”的项目立项程序,初步建成函盖全市各有关产业或专业领域的、共4000余名专家的专家库,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统一受理,推行网上评审、异地评审,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公正、公平。

强化科技项目中期评估,组织专家对在研的200余个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中期评估,对在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项目,职责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估,委托第三方对XXXX年度立项的160余个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了科技计划绩效报告和对策推荐,为进一步改善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方式带给决策参考。

稳步推进科研经费“阳光公开”,会同市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宁波市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初步建立了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引入公开机制理解社会监督。目前,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农科院、宁波莨菪类药物与戒毒研究所、宁波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已实行科研经费公开制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开科研项目3000余项。6月,宁波日报以《宁波上千科研项目首次“晒”经费》为题对我市推进科研经费公开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作了转载;10月,省纪委(监察厅)对我市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推进“阳光科研”的做法作了专题采访。

三、当前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版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否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切实推动创新驱动政策落地入企、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好作用,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既是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期,资源环境要素瓶颈凸显,加快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转变是宁波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力度大、科技进步提升快,但务必认识到我们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还比较低,科技资源少、企业创新潜力弱、核心技术缺等现状一时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实现“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有较大压力。

从市委对我局的巡视反馈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的意见看:我们工作的创新突破力度还不够大,虽然我们也在用心探索,但总体讲应对科技金融、科技城建设、海洋高科技等全新的领域,仅靠原先的知识、经验有些力不从心,个性是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等方面办法举措还不够多。在科技管理方面也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财政科技经费安排较为分散等等问题。我们的科技管理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篇三】

上半年,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深入贯彻总书记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讲话精神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区“学长沙,赶大冶,冲十强”目标,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申报省级以上项目9项,获得市以上科技奖励5项,完成专利申报256件,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共计1亿元。我区跻身全省科技创新县市区考评20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并荣获“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我局被省地震局评为“度湖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科技厅评为“-xx年度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度区直单位服务经济发展进位幅度奖”和“综合考评优胜单位”;被区委评为“建立全省暨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先进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状况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亮点纷呈

上半年,我们透过整合利用科技资源、集聚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行业区域自主创新潜力和推进平台自身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1、项目组织申报实现新高。截止6月15日,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项,它们是襄阳金来地化工有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襄阳鹰牌荣华轴承有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襄阳丰正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襄阳民达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的省级创新试点企业后补助项目、湖北孔明菜食品有限公司的星火计划项目。获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它们是襄阳民达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襄阳精鑫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共获得无偿资金140万元。正在组织湖北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襄樊永之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准备有关项目申报材料。

2、促进企业科技创业有新举措。一是组织在孵企业参加全省科技创业大赛。组织了襄阳金来地化工有限公司、襄樊永之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襄阳丰正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创新中国湖北科技创业大赛”。目前,初赛评选工作已完成。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创业培训。透过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在孵企业带给培训服务。三是组织在孵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在科技活动周期,组织在孵企业开展宣传服务活动,透过活动,展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宣扬科技创业。

3、引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入驻实现新发展。xx年,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引进入驻企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即重点引进初创期、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并在物业服务、商务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及其他孵化服务上全面提高水平,以提升在孵企业的潜力,使在孵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体现企业孵化器的价值。如引进了襄樊永之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的3大类主导产品均在同行业中处于地位。目前,中心正在为该企业组织国家创新基金的申报材料。

(二)科技计划项目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已获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获批无偿奖金140万元,获批省级创新企业1家。

一是项目申报工作。已申报省级以上项目9项,即:襄阳丰下正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襄阳鹰牌公司的创新基金项目、襄阳金来地公司的创新基金项目、襄阳丰正公司的火炬计划计划项目、襄樊万宝粮油有限公司的星火计划项目、湖北襄阳孔明菜食品公司的星火计划项目、湖北襄阳孔明菜食品公司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襄樊万宝粮油有限公司的省级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襄阳民达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的创新试点企业后补助项目。精鑫公司和民达公司申报的创新基金项目获得了批准,分获无偿资金70万元。

二是创新试点工作。组织襄樊长源东谷实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创新企业并获得了批准。组织了襄樊市襄阳民达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省级创新试点企业中期评估及后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第一,组织了一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第二,和统计联合召开高新技术产品统计会,安排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统计工作;第三,用心动员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三)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

1、科技成果获奖成绩喜人。上半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即:区忠良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压采矿输送机”项目;获得市政府奖励4项,即:南车襄樊机车有限公司承担的“曲线轴滚压机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襄樊市东方绿园植保器械有限公司承担的“微电泵喷雾器”、襄阳孔明菜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襄阳大头菜纯种发酵及低盐无防腐剂生产技术”、襄阳荣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承担的“微落差高效水力能[page]量输出机”

2、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在我区繁华路段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4块,宣传横幅1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

3、认真做好专利申请服务工作。协助民达粮油公司、金来地化工公司、古襄阳酒业等区内企业完成专利申报256件,截止6月份,实现专利申请量时间、任务双过半。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开展假冒专利查处执法检查活动。对我辖区内的商业流通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有假冒专利现象。

(四)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

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5、12防震减灾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制作了防震减灾法及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知识宣传展板块、宣传横幅5条,在电视台播放地震科普短片《地震应急救援》,设立宣传站,印发宣传资料;结合“三万”活动,深入到龙王镇中心校园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今年继续将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列入到党校干部培训计划中,于5月20日对区委党校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地震科普知识培训。

2、及时更新我区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地震群测群防员。

3、对黄集镇香亭寺移民新村施工工地现场的抗震设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向工程人员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及影音资料。

(五)科技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

1、加强科技宣传和技术服务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提升创新潜力,推进跨越发展、服务争进十强”为主题的xx年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区共开展了15项群众性科普主题活动,有49个单位参加,组织35个单位、企业到指定地点开展宣传。本届活动周共发放各类科普资料近80000余份,解答人员咨询30000多人次、培训人员2500多名,摆放宣传展板250多块、横幅30多条。透过活动,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群众的自主创业潜力。另外,我区的科技宣传信息工作形势较好。到目前为止,我区在省科技厅网站采用12条;市科技信息网站采用25条,襄州科技网上共发信息60条,襄州党建网和政府网站上采用30条。

2、用心抓好建立国家科技考核先进区和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区迎检工作

一是做好建立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迎检自查工作。国家科技部决定,今年6月-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度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考核资料包括科技在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共29个考核指标,其中定性指标14个、定量指标15个。召开了迎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会,成立区科技局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领导小组,下发了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并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安排布置。目前,所有材料已上报市科技局。

二是完成了建立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区迎检工作。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综合考评工作在省科技厅刚拿出意见还未上报省委、省政府时,我局在jú长姚勇同志的带领下,用心、及时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并协调财政局、统计局、发改局等单位认真填报各种数据,将各项工作安排井井有条,为我区跻身全省20强奠定了坚实基础。6月14日-15日,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等领导授牌,区长王军同志上台领取了奖牌。区委郭书记对科技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其一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抓的好,包括科技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对企业、对农村工作都服务的比较到位;其二是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抓的好。

3、认真抓好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筹备工作

为开好全区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一是对全区开展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调研;二是认真做好科技政策、领导讲话、科技成果奖励决定的起草工作;三是组织有关人员对“xx”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四是在全区开展了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镇、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企业(单位)、科技示范基地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编撰《科技项目申报及服务指南》、《“xx”科技工作成果》等资料,为科技创新大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分准备;五是传达贯彻了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区各镇(区、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以及局机关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共60多人学习了全省科技创新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副区长余长虹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并学习了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张昌尔、省科技厅厅长刘传铁等领导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区科技局jú长姚勇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了具体安排。

(六)机关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结合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和在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上半年,我们狠抓机关自身建设。

1、坚持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机关。上半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全局上下养成了善于学习、勤思考、务实效、求创新的良好风尚。

2、不断总结提高,制定整改措施。我们透过多种渠道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

3、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上半年,我们着力打造一支公正廉洁的科技干部队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强化了服务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透过强化学习、健全完善制度,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文化进机关、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活动,从而树立起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科技服务的潜力和水平。

4、以“三万”活动为载体,促进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开展。在今年“三万”活动中,我局认真开展了争先创优党员承诺和“五亮五比五创”活动。一是送科技知识,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科技局“三万”工作组及科技局党员用心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送科技知识、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先后举办了农机使用、畜禽养殖、水稻栽培、地震防御等技术培训班4期,走村串户共发放和张贴实用技术资料余份,政策法规资料200余份,播放科教影片2场,受益群众800余人。二是透过走访调查,收集民情民意17条,化解措施11条。如赵集通村公里破损严重、水稻用水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沉到基层,密切了干群关系。工作队员采取“走亲戚”的方式与群众应对面、心连心的交流,切实了解了群众的所需、所盼,增进了科技部门工作人员与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感情。

5、综治、计划生育、保密、档案、统战、科普、史志、国防科技动员、科技统计等工作均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为切实完成全年各项目标管理任务,下半年我们计划重点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认真抓好全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抓好计划项目跟踪与协调,重点跟踪产学研重大成果转化、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工作。用心抓好技术合作工作,主要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好技术合作活动,组织、推动本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

(三)抓好下半年有关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抓好有关申报项目的摸底、包装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等工作。

(四)认真组织襄州区第一届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组织干部到有关县考察科技创新工作状况,并召开全区科技奖励大会。

(五)继续做好科技宣传、科普等工作。要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用心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六)抓好专利申请,全面落实专利奖励政策,力争完成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目标。

(七)抓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或新建区级农村居民防震示范点和地震宏观观测宣传点。

(八)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心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机关,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用心性的和主动性,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为我区科技进步和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范文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20xx年,在省厅和荆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钟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强履职尽责理解督促检查工作作为推动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格式

    【篇一】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支撑发展”这一主线,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深化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规划建设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20xx年,科技局工会在机关党工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机关党工委的部署和XXXX年科技局工会的工作目标,结合《科技局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工会自身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20xx年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市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和“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按照“改革创新,实干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根据党章的规定和机关党工委的安排,下面我就科技局机关党总支XXXX年的工作状况汇报如下:一、组织工作基本状况科技局党总支共有党员37名,下辖两个支部,X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格式

    【篇一】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支撑发展”这一主线,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深化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规划建设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根据县委统一布署,我局党支部在县委第六督导组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状况为了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

  • 查看本文
  •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一年来,我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和李长春同志提出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六个一”工程精神,

  • 查看本文
  • 查看本文更多推荐:〖 科技工作 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热门推荐
    分类推荐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侵权投诉 |  注册协议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苏ICP备16007902号-122 |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303号
    淮安守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